传承上千年!这一古代水利工程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 正序浏览   © 文章版权由 shizheng_123 解释,禁止匿名转载

作者:shizheng_123 7 小时前
跳转到指定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水利 英文

方钉导航

2.水利股票有哪些龙头股

来源:水利部发布近日2024年(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我国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徽州堨坝和婺源石堨联合申报的中国古堨陕西汉阴凤堰梯田重庆秀山巨丰堰等工程申报成功

3.水利部

徽州唐模水街古堨坝徽州堨坝是古徽州一种水利灌溉工程体系徽州先民以堨坝为核心工程修建包括山塘、圳渠水口、水街、水井等构成顺应自然、精巧完善的灌溉工程体系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后世水利在疏浚、扩建及管理上

4.水利工程

提供了借鉴参考让我们一起走进徽州了解徽州堨坝这项伟大的灌溉工程体系↓↓↓地理位置徽州,在这里是特指“徽州区”,即今天的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不是包含一府六县的“古徽州”在徽州区,堨(è),徽语方言为“huì”,是徽语的特征词之一。

5.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是什么意思

堨坝是徽州区典型的水工程,具有与堰坝类似的功能。这里的“徽州堨坝”,包括以堨坝为代表的一系列水工程,如山塘、水街、水口、水井、梯田等。

6.水利部官网

徽州区徽州区,位于黄山市的腹地,自秦代实行郡县制以来,其现辖行政区域一直隶属歙县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为了更好地促进皖南经济发展,国务院同意安徽省设立地级黄山市,徽州区作为“徽州”域名唯一传承地成为黄山市所辖县区之一。

7.水利万物而不争

以徽州堨坝为代表的灌溉工程体系,几乎遍及整个徽州区徽州堨坝灌溉工程体系徽州堨坝灌溉工程体系地处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中部在西汉时期,徽州就开始了挖塘蓄水、开沟引水,农田灌溉史有两千多年徽州水田多在山谷,灌溉工程多为适应山区小型分散特点的堨坝、引水渠和山塘。

8.水利水电工程

徽州堨坝遗产区范围包括徽州区全境,灌溉面积约6.75万亩

9.水利部长

灌区范围图特点与价值徽州堨坝是古徽州一种水利灌溉工程体系徽州先民“筑堨坝以挡水、挖塘陂以存水,修渠圳以引水”,以堨坝为核心工程,修建包括山塘、圳渠水口、水街、水井等构成顺应自然、精巧完善的灌溉工程体系,具有“多级水源,高效互补、上塘下堨、塘堨并举、系统控流,村水共生、拦引蓄泄,立体防洪,循环生态,人水和谐,堨首制度”等独特建设管理体系,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为后世水利在疏浚、扩建及管理上提供了借鉴参考。

10.水利局是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

始建年代西汉时期,在传统徽州境内即有挖塘蓄水、开沟引灌之举,为徽州水利设施的最早记载据《新安志》记载,宋代歙县有堨226处,休宁210处,婺源17处,祁门975处,绩溪117处,黟县190处明初,徽州六县有堨322所,清康熙年间有堨633所。

堨有大小,小堨蓄水灌溉数十亩,大堨可达数千亩甚至万亩现如今,有大量的古代堨坝仍在发挥作用,如丰乐河上有代表性五条:鲍南堨:东晋咸和二年(327年)新安太守鲍弘主持修筑因在河南岸,故称鲍南堨堨口拦水坝位于岩寺潜虬山北麓丰乐河上(孙公桥下游200米处)。

吕堨:梁大通元年(527年)曾任新安内史的吕文达倡建原坝址位于琴溪(今石桥村)下处的丰乐河上,明宣德成化年间移至今址昌堨:宋绍兴间(1131年)莘墟人吴大用、余家山(今富山)人余希亮捐资兴建堨口拦水坝位于西溪南镇塘边村(又名“昌堨”,村因堨名)附近的丰乐河上。

雷堨: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临河人程迁率子8人开筑堨口拦水坝位于西溪南村木桥头附近的丰乐河上条垅堨:明正德年间(1506年)西溪南吴姓奉祖遗命于始筑堨口拦水坝位于西溪南镇琶村附近的丰乐河上原为二堨,清同治年间合二堨筑为一堨,始称条垅堨。

徽州主要堨坝分布示意图结构特点独特的选址原则“向水而居”是人类聚落遵循的规则千百年来,徽州区境内用“以水为先”的原则选址建设堨坝,选择主要河流两岸地势平缓、水流较缓之地作为聚落扎根之处,根据对自然环境的不断适应产生多种布局形式,其中以“水穿村”和“水傍村”两种形式最为典型。

科学的建造方法堨坝的建造方法与灌溉原理也富有地域特色“堨水取之于大溪,溪低而田高,筑坝丈许,断木为架,名曰木苍,内塞石块,外覆沙草,横绝中流,尽弥罅漏必至一二日始水蓄而入甽,入甽而灌田矣”(《沙溪集略》卷2《水利·堨论》)。

建造方法就是在溪流中横向用树木和石块建起堤坝,堵塞水流,抬高水位,使之经一二日蓄水后,漫入人工开挖的小沟渠,将水引入溪边高田中灌溉。堨水灌溉系统具有节省人力、不受水源远近限制的优点。

堨坝建造工艺复原图系统的工程布置 徽州先民在对丰乐河水资源进行利用时,不断发展出了一套合理的灌溉体系在徽州区境内实现系统调节,通过设立堨、渠、沟、圳等相关控水设施,把水流控制在丰乐河流域内的同时,将适量水体引导至村落水渠内,依托石闸对水系的人为干预,在村落和水源地之间形成调控入村水体流量的控水区,将水系进行合理控流、引流、导流和排流,达到控制水体的走向、流量、流速等效果,满足在丰水期、枯水期和平常时期状态下的灌溉和村民用水需求。

通过堨坝的阻隔和引流,使水系与村落相结合,成功实现灌区、村落与河流共生重要价值具有尊重、保护及改造自然的生态价值观徽州先人对“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尊崇,指引徽州人对巍巍自然充满敬意与爱惜古村落大都寻水而建,水系或傍村相倚,或穿村而过,或纠缠交错、融为一体,有些村落因堨坝而得名。

村落所建水口、水塘、水圳、水街、水院等更是把人与水紧紧联系在一起徽州人借自然山水的造化,把儒、道、释等诸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世俗化、艺术化,融入徽州古村落的一山一水、一房一瓦,把人看成是自然母体的一部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平衡和谐,认为人类社会与自然共存共享有一定的原则定律。

在徽州区境内,古代水工遗产中,除了堨坝,水口是最为独特的,其是自然与人文整合的典范,是生存和谐的创举,更是徽州人对人居生态环境优先保护的最原始范例徽州水口形态蜿蜒百变,其营建大约在村落选址之时便已有所考量,一般依形就势选择山脉转折、两山夹峙,或水流曲折地带,不管设在村头或路口,都是村落里最引人注目的风景。

村口要塞的水口融汇远山近水,集亭台楼阁、晴空绿荫于一体,既美化了村落人居环境,为人们开辟了交往休憩的公共空间,更为村落筑起了一道天然绿色屏障,兼具防风吸尘、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的多项生态功能故而,古村落水口可以被视为展现徽州文化自然生态观的最佳示范空间。

制定了科学严谨的管理方法 徽州区境内夏季多山洪,秋季多旱,争水严重,水利管理因此变得具体且重要“堨”作为当地最重要的水利设施,长达十余里的堨水沟渠在村庄田间环绕,将各个村落、灌区按地形串联起来为保持灌溉收益,防灾减灾,由水利日常管理所需而产生的常设机构,由负责管理的堨首、董事和负责具体事务的堨甲组成。

水利管理向日常化、专门化发展徽州区境内传统社会水利组织的功能,已经初具现代水利行政部门功能的雏形,如水利政策章程的制订与监督实施、统一管理、水资源保护、水政监察与行政执法、水土保持、防汛抗旱等,最终形成了“春祈秋报,统一管理”的水管理形式。

形成了灿烂的徽州文化在徽州区,塘、堨、水口等是最具地域特色文化的构成要素,承载着当地历史发展的印记在徽州区的历史长河中,将各级水口和塘、堨等水工程本身及其影响串联起来,就形成了著名的新安江流域的徽州文化。

比如徽商文化,徽商是明清时代徽州府籍的商帮集团,其兴起于明代中叶他们以乡族关系为纽带,依靠宗族的力量垄断和控制城镇的大部分贸易,达到“无徽不成镇”的程度徽商正是凭着其商业资本之巨、活动范围之广、经营项目之多,成为明清商界中的一支劲旅。

其最初的资本,就来源于宗族建造堨坝后所产生的农业利益,其中以鲍氏宗族建鲍南堨、吕氏宗族建吕堨等最为典型徽州文化是具有中华民族灿烂历史独特的区域文化,有着丰富而集中的徽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很多的徽州活态“非遗”,包括有徽州民间艺术、徽州民间技艺、徽州民俗等等,以及徽州“黄山白岳”绝佳自然生态环境,共同构成了风貌留存相对完好的徽州文化生态空间。

徽州区是徽文化的核心区,除拥有典型的徽派古建筑群,还特有徽墨、徽戏和徽菜等

徽州印象素材来源《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报书》

方钉工社

分享:

成为第一个回答人

高级模式 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Copyright © 2001-2024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5  沪ICP备20210081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