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锂电巨头业绩“剖析”

 / 倒序浏览   © 文章版权由 jianzhu_123 解释,禁止匿名转载

作者:jianzhu_123 2024-5-23 23:44: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随着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增长和储能产业的爆发,中日韩锂电池之争也迎来白热化阶段。

起点研究院(SPIR)发布的《2023H1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和《2023H1全球储能电池出货排名》来看,目前无论是在动力电池还是储能电池领域,韩国电池厂和日本电池厂从装机量以及出货量来说都不能和宁德时代还有比亚迪同日而语,但综合实力不能仅以出货量和装机量来进行对比。

一方面中国各大电池厂通过疯狂的扩产让三星SDI、LG新能源和松下汗流浃背,但日韩厂商的底牌也不少。

松下依旧在圆柱电池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并且日本也将固态电池的发展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

韩国正凭借其国际化优势开拓更多领地,并且凭借北美市场与中国企业形成对垒。因为国内市场狭小,从一开始就是全球各地的做生意,三星SDI和LG新能源全球化深度之强目前国内还尚未能赶上。

LG新能源CEO权英寿曾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说到,中国锂电池企业对中国车企的高度依赖是弱点,而在争取欧洲和美国的全球客户方面,LG新能源处于领先地位。

今年上半年,国内锂电池产业链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趋势,头部锂电池企业依旧处于高度增长状态,但上游材料厂商却大多呈现出亏损,这说明国内锂电池市场现在正面临产能过剩,并且随着市场趋于饱和,价格战已经开始,一些中小企业或许将在这场价格战中被挤出赛道,当市场供求恢复正常之时,国内的锂电池巨头将和日韩企业展开新一轮争夺战。

反观日韩电池厂,虽然增长速度不快,出货量和装机量落后,但业绩和净利润表现却相对较好,并没有出现和国内一样产能过剩的情况,接下来起点锂电将会从全球五大锂电池巨头的半年业绩开始,分析中日韩三国锂电池竞争情况以及未来走势。

宁德时代

2023 H1宁德时代实现营收1892.46亿元,同比增长67.52%;净利润207.17亿元,同比增长153.64%。

令人感到振奋的是,在上半年如此波动的情况下,宁德时代的毛利率实现了增长,今年H1动力电池系统的毛利率为20.35%,同比增长5.31%;储能电池系统的毛利率为21.32%,同比增长14.89%。

从区域来看,2023 H1宁德时代境外业务的营收为656.84亿元,同比增长195.15%。并且毛利率增长5.82%。说明宁德时代海外业务已经开始了迅猛发展,并且合作项目都比较顺利。

从上半年海外项目扩产来看,德国的工厂已投产,欧洲匈牙利工厂进展顺利,与福特的美国建厂计划也在有序推进中,并且马斯克还于今年访华的过程中会见了曾毓群,说明宁德时代和特斯拉在动力电池以及储能方面或将进行更深层次的规划。

宁德时代之所以能取得快速进步,主要在于两个地方发力迅猛:一是技术创新;二是产能。创新方面宁德时代不仅在磷酸铁锂电池的技术上突飞猛进,还要将电池用于民用航空和船舶领域;产能方面宁德时代注重良率,降低制造成本,让锂电池变得不再昂贵。

目前的锂电池市场,与多年的智能手机市场似乎殊途同归,尽管现在国内锂电池的产业链已经十分完整,但是没有一款电池以及一个通用标准来决定锂电池型号的基础,所以现在差异化竞争就显得十分重要,企业创新会得到较高的回报。

如果真的有一款电池能在续航、安全性、使用寿命、充电速度、生产成本、生产良率、以及设备自动化水平等方面达到一个最优的平衡状态,那么未来发明出该电池的厂商将在以后的竞争中长期处于不败地位。

为此,多家厂商一起发力,麒麟电池、凝聚态电池、龙鳞甲电池、刀片电池、短刀片电池、大圆柱电池等诸多电池种类纷纷推出,这里面宁德时代的凝聚态电池、麒麟电池、神行超充电池从各种参数来看已经优于其他电池企业,并且宁德时代研发费用支出远高于其他厂商,有开展差异化竞争的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宁德时代紧贴市场需求,所进行的技术创新都直指目前行业痛点,并提出最优解决方案,深入的市场调查也是宁德时代研发的先决要素。

产能已经不必细说,目前在新能源产业链中,宁德时代凭借优秀的产能让锂电池处于整个产业链的强势地位,并且还利用自己的雄厚资金来进军多个副业,比如电池回收,充电网络,换电品牌,投资下游车企等,利用自己的下属投资机构针对多个行业进行有效布局。

比亚迪

比亚迪汽车约等于三星手机,从零部件到生产销售均能自己解决,比亚迪的销量爆火也直接带动了其电池业务能超过LG新能源坐上全球动力电池二把手的位置。

比亚迪半年报显示,2023 H1公司营收2601.24亿,同比增长72.72%;净利润109.54亿,同比增长204.68%;汽车相关产品业务营收2088.23亿,同比增长91.11%;毛利率为20.67%,同比增长4.36%。2023 H1弗迪电池累计实现产值达106.7亿元,同比增长473.7%。

在去年年报中旗下的弗迪电池营收为178亿元,净利润达到23.71亿元,净利润率13.32%。

虽然半年报中没有详细算出电池领域的单独营收净利润,但从比亚迪汽车的销量以及电池的装机量来看,其营收不会弱于去年同期,并且从2022年财报来看,电池的利润率要远远高于整车的利润率。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今年在研发上下了血本,上半年研发支出为138.35亿,已经超过了特斯拉123.85亿。如果从头算起,那么累计投入已经达到上千亿,整个研发团队的规模已经达到了9万人,马斯克曾在今年表示比亚迪的实力已经不能同日而语,这和下功夫进行研发有分不开的关系。

尽管比亚迪大部分的电池都用于自家车辆,少数用于一汽和北汽等,但是随着刀片电池技术的逐渐完善,比亚迪已经获得了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很多车企认可,并且比亚迪电池底蕴悠久,早在1995年王传福就深入镍镉电池赛道,并且比亚迪还曾一度拿下全球40%的镍镉电池市场份额。

2001年时王传福就看中了造车领域,并且预言到:电动车的核心无非是电池,而比亚迪最会造的就是电池了。2007年比亚迪推出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伴随整车一直稳居国内首位,2008年比亚迪储能设立,在近两年内也成为储能领域的一支劲旅。

2020年,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在新能源企业引起了很大反响,王传福则公开表示:“几乎每一个你能想到的汽车品牌,都在与弗迪电池洽谈合作。”

技术方面,该电池从蜂窝铝板上得到了设计灵感,将扁平化的电芯多个叠加在一起,使得电池包体积利用率实现了提升,在两层铝板间用电芯来当结构件,也是一个创意独到之处。除此之外叠片结构技术也能有效规避其安全问题,该技术能在电芯出现内短时阻止剧烈反应的发生,并且下一代刀片电池的升级也在进行中,其突破点主要在于进一步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和充电速度。

LG新能源

LG新能源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锂电池厂商之一,但与宁德时代在产能上的比拼以失败告终,现在又被比亚迪超越,不过LG相对于宁德和比亚迪来说客户群体更加国际化,在国内锂电池企业还在挤破头出海之时,LG新能源在北美的布局也在逐渐深化。

不同于国内供应链掌握丰富的上游资源,LG新能源对上游的把控能力较差,为此LG也先后联手了华友钴业、雅化集团等来加强对上游的保证,这也说明了韩国电池企业虽然在电池包方面和中国企业争夺市场,但是在上游材料方面,则必须要跟中国企业进行合作。容百科技韩国建厂就是最好例子,因为大部分三元锂电池的材料均来自于该企业。

今年Q2 LG新能源营收约8.77万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477亿元),同比增长约73%,利润约4606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25亿元);Q1营收约8.74万亿韩元(约4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01%,利润达到6332亿韩元(约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45%。

可以看出虽然输了装机量,但是挣的钱实现了飞跃,LG面对如今的新能源产业爆发并没有过分的扩产,同国内企业一样,LG也是国内海外两手抓。

在去年年末,LG新能源宣布在2022年至2026年间花费213.2亿元人民币扩大本土电池厂的产能。在今年,LG联手了本田、现代、福特、丰田、Stellantis等在美国和土耳其等地建厂,并豪掷三百多亿元人民币着手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全北美规模最大的电池厂。

如果说日本是锂电池的起源,那么韩国则是锂电池发扬光大之地,1992年3月,LG第三代掌门人具本茂在国外无意中发现了钴酸锂电池,随后LG宣布进军电池业务,但接连的亏损让LG内部有些动摇,但具本茂依旧力排众议将电池业务保存了下来,经过多年蛰伏,LG终于在动力电池领域大放异彩,沃尔沃和福特的订单让全世界知道了LG在电池领域的实力。

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时三星和LG的电池基本处于杀疯状态,但随着时间的推进,韩国企业的劣势也逐渐显现,对上游把控的弱势以及成本的不可控,外加三元锂电池市场普及不及磷酸铁锂,让宁德时代逐渐占据上风,随着宁德时代和中国企业出海,LG的焦虑也愈发明显。

三星SDI

三星集团整体实力不必多言,尽管在国内三星动力电池领域的光芒不及松下和LG新能源那么耀眼,不过挣得钱可是一点儿不少。

起点锂电此前做过报道,三星SDI 2023 Q2电池业务营收约295亿元,同比增长约30%,利润约22亿元,同比增长接近60%。整个公司营业利润为25.21亿元,从小数点后两位算起比LG新能源都高一小节。2023 Q1 公司锂电池业务收入约 248 亿元,同比增长约45%,营业利润约16亿元,同比增长约92%,但环比减少了约12%。

可以看出,三星SDI在整体的实力上不比LG差很多,三星SDI的下游车企客户为宝马和福特,要知道在德系车企中,宝马对于新能源的转型是最激进的,也是行动和反应最为迅速的,依靠宝马的快速前进,未来三星也不会很差。

同样北美也是三星的主要战场,今年三星找到了新伙伴通用准备在美国新建一座电池厂,生产棱柱形和圆柱形电池,本来该项目是通用和LG的合作,但不知为何被三星挖了墙角。

从产品来看,三星和LG一样采用三元锂技术路线,主要出产高性能电池,并且客户群体较为集中,不如LG新能源广泛,但是面对如今磷酸铁锂的强势,三星也在改变产品路线,开始变换为磷酸铁锂和三元锂并用模式,在2023德国慕尼黑车展上,三星SDI首次展示了磷酸锰铁锂电池,并在位于韩国蔚山的工厂建立了一条磷酸铁锂电池的生产线,这也是韩国国内第一条生产磷酸铁锂电池的产线。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SDI还有一款比较创新的“侧面电池”,该电池突破正极和负极的传统位置,转移到了电芯的侧面,将顶部和底部空出的地方改变为散热系统,不过该电池具体参数和量产日期并没有详细说明。

在今年4月份,三星SDI还在上海设立了研发中心,截至目前三星SDI已经在德国、美国、中国、韩国设立了研发中心,主打电池材料的研发。

松下

从中国消费者角度来看,松下正处于一种“江河日下”的感觉,因为今年松下关闭了在华最后一家蓄电池公司,代表着松下彻底退出中国市场,但是该蓄电池公司所使用的铅酸电池早就已经过时,松下此举无疑是将全部的经历放到动力电池大圆柱的研发和生产上。

2023 Q2松下能源的营收约为1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4.7%,电池业务利润约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80%;Q1松下电池业务营收约130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8%。也就是说松下的电池业务依然很赚钱,不过不在执着于市场的扩张以及产能的扩大,而是把握现有的资源,用最精华的产品来实现业务利润的最大化。

松下在五家企业中电池制造历史是最悠久的,同时也是大圆柱电池的领头羊,但是松下的劣势不仅在于产能,也在于产品范围较窄,只专注于圆柱电池的研发,也就是说松下不会蹚磷酸铁锂和方形电池这片浑水。

在今年一月松下表示:“公司没有生产LFP电池的计划,松下将一直专注圆柱形电池,其产品用于高端、强动力的汽车、大型SUV和豪华型汽车。”

坚持一种电池种类、坚持高端的政策,让松下基本不可能会在装机量上,跟国内企业和韩国企业去拼命。

不过不去蹚浑水,不代表松下不急于扩产,松下的扩产行为在近两年也变得激进起来。

今年4月松下表示,将投资208亿元人民币在电池等公司业务进行扩产,并计划未来三年内在氢能技术领域投资约104亿元人民币进行深入挖掘,从高端产品的方针路线来看,该计划可以说是下了血本。

今年7月松下能源 CTO 渡边庄一郎在接受采访时确认,公司到2030财年需要建造约四家新工厂,以满足电动汽车电池日益增长的需求,并计划到2030财年将汽车电池产能比2022 财年翻两番,达到200GWh。在4680电池产能方面,松下计划到2031年3月,通过在北美新建两家或更多工厂来提高4680电池的产能。

7年时间将产能扩大一倍,对于松下来说是近些年来罕见的大跃进。

作为特斯拉最深度的合作商之一,松下的电池业务曾经也占据了龙头相当一段长的时间,不过随着特斯拉的合作伙伴增多,松下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今年4680的延迟生产也让松下感到了疲惫。

客户少,产品种类少,市场专注于北美,松下的电池业务显示出了日本人保守固执的一面,不过松下的技术优势目前还在,随着特斯拉加大对大圆柱的推动,松下深耕多年的技术将会得到释放。

总结

全球五大锂电池巨头所共有的特点,就是深耕行业时间长,研发底蕴深厚,这也给了国内突飞猛进的新能源产业一个启示,电池属于精密产品,其生产过程和技术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成功的高度,伴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崛起,不少房地产、服装、食品行业相继入局,该行为短期内拯救不了公司亏损的局面。

相比于底蕴深厚且技术精良的日韩企业,中国企业在成立之初尽管起步迟底子薄,但加强研发以及扩产,外加开辟了属于自己的磷酸铁锂路线,从技术上逐渐弯道超车,低调的努力以及正确的战略成就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如今的局面,不过面对日韩企业,中国企业在出海布局方面还需要持续深入,相比于一时利益的扩产,研发更能决定一个企业能走多远。

分享:

成为第一个回答人

高级模式 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Copyright © 2001-2024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5  沪ICP备20210081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