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大力推进“智慧民航”建设 实现民航发展新跨越

 / 倒序浏览   © 文章版权由 shuili_123 解释,禁止匿名转载

作者:shuili_123 2024-5-25 21:19: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编者按

当今世界,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演进已经如火如荼。作为国家重要战略产业,中国民航面对信息化蓬勃发展的历史契机,勇立潮头,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为实现民航强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视频:第十五届民航信息化发展论坛在河南许昌召开

11月15日,第十五届民航信息化发展论坛在河南省许昌市举办。本届论坛以“新技术、新应用、新服务”为主题,来自中国民航局、民航地区管理局、航空公司、机场、保障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河南省、许昌市政府领导,以及业界专家学者和国内知名企业的代表等300多人齐聚一堂,就人工智能在民航的应用、智慧机场建设、民航大数据等议题,从不同层面展开了深入研讨,共商大力推动创新型民航行业建设。《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特摘编19位嘉宾的主题演讲内容,以飨读者。

新机场 新标杆——北京新机场信息化建设

■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 袁学工

北京新机场以实现“智慧型机场”的运行管理理念为建设目标。在智慧型机场形态下,北京新机场通过与空管、航空公司、联检单位、政府监管部门以及其他驻场单位等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协同决策、流程整合,显著提升了机场运行效率、旅客服务水平以及安全保障水平,形成完整的旅客服务价值链,并为各方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

新机场将通过对感知设备和基础网络设施的投入,搭建新机场的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5大技术支撑平台。依托这些平台,北京新机场从机场运行、安全、服务和管理的实际业务出发构建了航班生产运行、旅客服务及运行管理等9个应用平台,来满足新机场业务单位对航班、货物、旅客、工作人员、车辆及其他业务实体的管理需求,最终具备广泛协同、实时共享、全面可视化、态势感知、主动服务、集成通讯和大数据处理7方面的智慧机场能力。

新机场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一直在结合未来的业务和旅客体验,在系统功能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关键技术规划、实施与安全规划、IT组织及服务规划等方面设计方案。在推进智慧机场发展的整个建设过程中,如何把以前独立的系统,应用到统一的平台上去?云平台的使用使以往工作的很多方式都得到了调整优化,很多工作可以通过“云”来进行。云平台为其他系统提供基础环境,各个环节相互之间的界面划分得非常清楚。

总结一下,智慧机场的发展推进策略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在新机场开航时,完成智慧机场技术平台建设,包括基础弱电和通信系统、5大基础平台和9大业务平台;第二步是在新机场开航后,逐步完善、演进、全面实现智慧机场。这个过程要结合实际的业务运营,经过一段时间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对基于各业务平台的应用系统进行验证、完善,才能达到系统与业务的高度契合,最终全面实现智慧机场。

用信息化手段提升郑州机场运行管理水平的思考与尝试

■河南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卫东

面对内外发展环境的快速变化,如何适应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要求,更好地将信息新技术运用到机场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郑州机场需要正确对待和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去年完成了郑州机场信息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建设智慧机场的奋斗目标,并以信息化为主要抓手,在运行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

郑州机场将信息化与运行安全紧密结合。第一,机场所有的安检通道均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实现了人脸识别。第二,打造全数字安防监控系统,在航站区和飞行区铺设全方位的高清数字视频监控设备。第三,实现视频拼接和全景监控。第四,依托高精度定位终端和机场信息系统,对机坪运行的车辆、人员、航空器进行实时精准定位和测速。第五,在飞行区设置电子围栏。第六,在机场厂区及飞行区引入1300辆共享单车,解决旅客和机场员工短距离出行问题。

信息化与运行管理的紧密结合,创建了机场运行管理三级运行监管体系的新模式。用信息化手段发挥运行管理的最大效能。我们将信息化与航班保障紧密结合。航班正常率是衡量机场运行保障能力的重要指标,我们利用信息化手段收集、分析、整合机场运行的关键信息,实现航班保障的精准管控。我们将信息化与智慧出行紧密结合,不断增强旅客对航空服务的获得感。下一步,机场要构建“一体系、两中心”。构建“一体系”即建立一个内通外畅的机场信息化生态体系;构建“两中心”,一个是构建全球物流数据枢纽中心,另一个是构建行李跟踪信息数据中心。我们将围绕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和国际大型航空枢纽的战略目标,构建机场运行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多式联运数据交易服务平台,加强大数据地理信息在运行管理方面的应用。

人工智能+航空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

副总经理 吴国华

当今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在音频识别和视频识别方面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AI”智能时代即将真正来临,国家制订了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家“互联网+”战略也在大力推进,再加上“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浪潮,如果民航在这个过程中能掌握新一轮的技术,就能实现弯道超车。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新技术、新应用、新服务,这是对人工智能应用的一个简单的比喻。就目前来看,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如下方面:智能安防就不用多说了,一些“刷脸”的图像识别技术已经超过了人类的识别能力。在语音方面,一些翻译机器的识别率也已经很高了。在智能医疗方面,智能医生以后有可能取代人类专家,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现如今,每家企业、每个产业都在进行转型。随着这种转型,信息化、数据化、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都会与人工智能相关。国内航空公司过去对智能化的关注度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国航在推动信息化的过程中,也在对多个方面进行关注。以航班正常化为例,如果碰上不正常的航班,人工智能技术要考虑什么?要考虑成本控制是不是做到最优,是不是能最快速地恢复航班运行,机场方面是否方便实施等。此外,在飞行方面,无人驾驶的客机以后也会是一个发展点,尽管这件事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但实际上,如果物联网技术能得到广泛应用,现代飞机是能够做到无人驾驶的。

人工智能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技术,只有完全掌握它,才能找到更好的应用场景。我们要防止走弯路,在“云”等方面增加投入,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多一些投资。

南航e行·伴您智慧出行——“南航e行”智能化应用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委

副主任、电子商务部总经理 黄文强

业界把人工智能分成了三个方面: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现在很热门的机器人和自动驾驶就属于强人工智能。在云计算方面,南航和阿里云开展了票价查询引擎的合作。在物联网方面,南航的信息部门也在尝试对行李和集装设备进行二维码标签化的跟踪设计。在移动互联方面,我们推出了南航e行这个项目。南航e行能够为旅客打造一个全流程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一款手机APP就能够提供全程无忧的出行体验。下一步,南航会继续朝智能化方向发展。

研究发现,30%的旅客非常关心航班的动态,业界也有类似“航班管家”这样的APP。但是,同类APP30%的流量来源于查询航班动态。我们希望把航班的信息做精做准,让旅客可以实时掌握动态信息。未来5年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航空企业有很多需要和人工智能接触的地方。现在全球范围内的航空公司都在做类似的事情,比如法航,他们使用VR设备为旅客提供机上的娱乐服务。南航也将继续把人工智能贯穿到旅客出行的整个流程当中,包括刷脸登机、贵宾室、机场寻人、客舱服务等。

此外,南航还将建立一个智能的搜索引擎,把与航空公司相关的业务集成到大数据平台上。南航会引入互联网公司的智能搜索,打造一个能够自我学习、深度学习的知识搜索平台。如果大家用过南航e行的微信公众号的话,就可以发现,只要用语音对着微信公众号说出“我要查明天广州飞北京的航班”这种类似的句子,系统就能利用腾讯的“云识别”功能,把旅客需要的信息反馈出来。

在可预见的未来,坐在服务中心里给你解答问题的客服可能是真人,也有可能是机器人。不管怎么说,从机场到航空公司,都以提升旅客体验为核心,让旅客走得更顺畅。所以,我相信能够找到双赢或者多赢的局面。

新机场 新技术 新体验——人工智能改变机场形态

■云从科技创始人、总裁 周曦

人工智能技术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国家为什么会把人工智能发展放在国家战略层面系统布局、主动谋划?在我看来,人工智能技术其实是一个桥梁,它能把过去积累的计算资料、各地操作中心的大数据资源做一个整合。

机场的运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基础型机场运营着重于解决安全问题,提供基础性旅客服务,但是对旅客的体验关注度不足。灵活型机场运营实现了新技术和跨部门合作的广泛应用,运营部门和相关合作伙伴能迅速并畅通地分享信息,最终大幅提升了运营效率、提高飞机周转率,缩短了机场商业租户的建成时间。智慧型机场运营则向更为商业导向的智慧机场转变,利用各种新兴和成熟技术,提高机场自身的感应、分析和反应能力。

我们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以旅客为中心,云从科技在咸阳启动了“智慧航显”项目。它使用的多功能智能航班显示系统是由基于人脸识别系统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开发而成的,可以主动识别当前旅客身份,突出显示该旅客的航班信息及状态,并提供个性化信息提示及登机口导航,还能够为机场旅客提供气象报告、旅游导航、新闻报道等实时信息,有助于提升机场的运行服务质量。再比如ADS-B系统,它的中文名称是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顾名思义,即无需人工操作或者询问,就可以自动地从相关机载设备获取参数并向其他飞机或地面站广播飞机的位置、高度、速度、航向、识别号等信息,以供管制员对飞机状态进行监控。

当然,这些应用并不是全部,我们在智慧机场的概念下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据有关商业部门统计,人们在大商场停留的普遍时间为30分钟~50分钟。而民航旅客在机场停留的时间远超商场,机场可以充分利用旅客信息数据,比如年龄、籍贯、消费习惯等来挖掘旅客的需求,使机场的经营模式多样化。机场将不再是单一为航空公司服务,而会被打造成新的商业购物中心。

阿里云人工智能在航空业的实践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企业业务部

高级专家 赵圣强

阿里云在航空领域其实是一个新兵,我们是全球三大云计算提供者之一,在国内排名第一。除去“公有云”之外,我们还为客户提供“私有云”服务。我们在美洲、欧洲、大洋洲等地也有很多布局。

今天的主题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阿里云在智能大数据方面有一个发展演进过程。阿里之前并没有这样的大数据平台,在六、七年前,它被分散在淘宝、天猫、支付宝等平台上。我们就把它们整合在一起,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阿里芝麻信用,就是应用这个平台所推出的产品。

人工智能是连接大数据的一个桥梁。我想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几个案例。我们有一个航班的资源分配算法,我们会收集各个机场的数据。前一段时间,我们跟一家华北的机场合作,用资源分配算法进行计算。我们发现,国航从杭州到北京的机票在一段时间内涨了几百元钱。这是一个收益管理的问题。于是进一步的问题就来了,收益预测要怎么做才更有效?首先是数据要充分,如果只有航空公司的数据肯定是不全面的,必须有外部的数据来帮助航空公司一起识别,还要有一支懂业务、懂算法的团队。再比如,我们曾经用数据的方式帮助航空公司解决安全问题,为他们提供“威胁情报”。经过大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可能存在攻击性的网络地址,再经过频率统计的分析,咨询人工智能专家的意见,就可以消除很多安全隐患。

因为我经常出差,所以我的手机上装了很多航空公司的APP。我发现APP上语音对话功能不完善,我们可以用人工智能提供智能语音服务。我们自己开发的“天猫精灵”可以帮我们定制相关服务。

2025,“飞”同一般的航空旅行——人工智能助力航空产业智慧升级

■腾讯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高级产品总监 王磊

在登机前,旅客会经历使用交通工具、到达、办理手续、托运行李、安全检查等一系列过程,一般到登机之前还会有一段商业消费的时间。这些过程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旅客出行服务,另外一部分是机场地面服务。我们结合腾讯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社交、QQ、微信支付、导航、地图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很多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

在智能出行上,我们的腾讯语音小V就是智能领域中的一个应用。它可以结合航空产业和出行的场景,帮助旅客提前规划好行程安排。所有的技术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即一方面提升旅客的满意度,另一方面提升机场的运行效率。什么叫智慧机场?它应该需要具备五种能力——感知、分析、预测、响应和协同。我们可以通过智能化、可视化、物联化、精细化、个性化,最终构建出智慧机场。再比如作为一名旅客,登机前过安检、办托运都是比较耗费时间的。如果我们使用了人工智能,做到智能安检、智能托运,就会节省很多时间,旅客的体验也会非常好。旅客的候机环节也是商业消费行为发生的环节,这个时候需要智能营销。我们经常说“千人千面”,每个人的需求都不一样,每个人能接受的价格和想买的东西都是千差万别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做到精准营销呢?我们通过打通数据,找到符合航空公司要求的高层用户,再做精准的商品推送和投放。最后介绍一下腾讯的人脸识别。机场安检是重要的环节,传统上需要人票证合一。如今,当旅客进到机场之后,我们还可以再做一个人脸的追踪,包括人流密度的分析。通过使用微信公众号,可以直接通过手机进行人脸识别的核心服务。在语音的识别上,普通话识别技术的准确率已经超过95%。大家在微信里就可以看到我们的应用,你对着微信说了一段语音之后,可以直接把它翻译成文字。

浅谈机场的智慧化发展

■中国民航大学教授 徐涛

智慧机场的建设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人们对航空出行的美好期盼与憧憬体现在出行的便捷、舒适程度、机场运行的流程、服务的贴心程度和个性化等方面。不同机场的信息化程度还处在不同的阶段,而运行效率、服务水平等也有很大差异。

所谓“智慧”是指一种高级的综合判断能力,通过感知联想、逻辑判断、计算分析等,最终做出正确的决策。机场也在沿着一条信息化的道路前进,早期机场的关注重点是指挥和调度,但目前大部分机场都在朝智慧型机场的方向努力。

在我看来,机场智慧化发展的使命是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空间感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综合运用交通科学、系统方法、人工智能、知识挖掘等理论与工具,以全面感知、深度融合、主动服务、科学决策为目标,通过建设实时的动态信息服务体系,深度挖掘机场运行相关数据,形成问题分析模型,提升机场资源配置优化、公共决策、运行管理、公众服务等能力,推动机场安全、高效、服务、绿色运行和持续发展。如今,国家强调以城市群的发展带动机场群的发展。所谓的机场群就是要从追求单一的机场智慧化转变成多机场运行的智慧化,形成一种和谐的机场的生态圈。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数据共享。通过全方位的深度感知,再通过空地网络,最终可以构建出以数据融合为基础的共享和计算中心平台,构建出机场运行的特征判定和深度分析。

最后跟大家畅想一下“2030+机场”。20年、30年以后,机场应该是一个由支线、枢纽、机场群构建的生态圈,同时还是一个混合运行系统,有人驾驶的航空器、无人驾驶的航空器、地面车辆等都处于运行体系中。它将由天、空、地、地下4部分组成,机场将更加关注时间高效、成本效益和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需求。

以旅客为核心的智慧机场运营服务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机场业务部副总经理 王欣

近两年,我国民航在智慧机场的理论学习、发展研究、探索尝试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智慧机场建设需要不断的探索、发展和演变。今天,我分享的就是在智慧机场中,核心运营及旅客服务层面的实现与新技术应用。

目前的大中型机场在完善信息化的基础上,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通过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手段,我们能充分获取机场生产运营和资源服务信息,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所谓的数字化,是实现智慧机场高度感知、互联、智能能力的基础。通过数字化实现灵活高效的机场运营和管理模式,才能支撑机场向智能化方向转变。数字化转型要分三个主要步骤:资产(人、物、设施、设备、资源)数据化、数据流动化、实现数据一致和共享。

在现阶段,机场的发展主要关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安全是机场发展的第一要务。数字化阶段所需要的不仅是信息安全,即基于防火墙层面的网络安全手段,而且更需要针对新技术带来的新威胁,建立内网、外网、互联网、私有云等网络安全防范系统,以及对于机场运营数据、旅客数据、基础建设、资源数据、管理数据等的安全防范。其次,机场运营在协同、高效的发展基础上,需要更加关注集团化管理,推进生产云、服务云、管理云、集团云的机场运营一体化建设。最后,机场服务要紧紧以旅客为核心,提供全流程便捷出行服务,主动感知,及时推送服务。

在智慧机场的运营层面上,我们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提高运营的准确性。举个例子,在飞机降落之后,可以通过现有的机场无线网络,实现像我们开车一样的导航,让飞行员可以在无需车辆引导的情况下直接找到机位。

创新ICT,成就智慧机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民航机场解决方案总工程师 鲁玉春

近年来,智慧机场的发展概念已经得到了业界的认可,但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大家的理解和看法并不一致。从信息化的角度来看,我们经历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发展,智慧机场的发展轮廓越来越清晰。到目前为止,越来越多的机场在新建或者改建的过程中使用了“云计算”来实现资源整合,越来越多的机场正在考虑使用物联网等新技术提高运行效率和加强安全防范。

ICT是信息、通信和技术3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组合,它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概念和新技术领域。现在的ICT已经从传统的支撑辅助型工具变成了整个行业、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2016年,全球的IT支出高达90.9亿美元,很多旅客会关注机场安全问题、运行效率的提高以及旅客服务,超过71%的机场会考虑采用“云计算”技术,超过48%的机场正在考虑采用物联网,超过84%的机场希望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

华为的创新ICT项目主要围绕安全、效率和服务三大主题。截至目前,我们在机场信息化方面细分了很多产品,涵盖了智慧机场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举例来说,视频监控是安防最重要的一个手段,传统的视频监控只是一个终端。但是,华为通过“4K全景分析+智能分析”,可以大幅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以飞行区为例,现在机场规模越来越大,导致监控拍到的画面比较割裂。华为通过在前端采用高清4K技术,可以将割裂的摄像头整合在一起,再通过后端的智能分析技术,就能真正实现机场的“所想即所见”。再比如,机场的车辆少则几十辆,多达千万辆,这些车辆什么时候能够调配到?什么时候来调配?这些都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

新IT赋能智慧机场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民航行业

总工程师 辛龙超

IT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传统IT阶段,IT提供的是辅助性的工具,比如自动化办公、无纸化办公等。新IT是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这些技术,在这个阶段,IT不再仅是一个通信的工具,它变成了一种颠覆性的力量。新IT实际上已经成为整个产业发展的动力和引擎。

什么是智慧机场?不同的人理解可能不一样,比如说机场的服务人员更关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航空保障人员更关注物联网技术在航空保障信息实时采集的应用。但它们都属于两个主题:一个是技术,一个是应用。作为IT技术厂商,我们认为智慧机场就是技术与应用的双轮驱动,并服务于技术应用的各个层面。

万物互联,高效运行。物联网技术是继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又一次技术革命。依靠物联网技术,打通整个机场的数据,实现数据共享,是实现机场高效运行的关键。比如,我们可以对机场的工作人员携带的手环等无线终端实现定位,提高运行调配的效率;我们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对机场园区里的灯光调控亮度,实现高效节能。这些都是物联网技术在机场显而易见的应用。

此外,无线网络是实现机场高效运行必不可少的技术。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Wi-Fi服务已经成为了机场、航空公司必不可少的基础服务。根据中国民航网调查的一个数据,人们在旅行过程中最爱干的一件事情就是上网。如果旅途超过4个小时,这个人数比例便已经接近100%。从技术来看,Wi-Fi技术已经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未来卫星接入方案将是我国地空互联网领域的热门解决方案。

只有通力合作,才能构建起整个智慧机场、智慧民航的新IT生态。

智慧机场信息规划与系统设计

■四川海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 邓青春

智慧机场是智慧地球的理念和技术在民航机场的应用,它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实现对民航机场客货运输保障和运营管理的主要方面及重要环节的数字化管理、可视化呈现、智能化支持,逐步赋予机场业务管理越来越多的“智慧”,以全面提高机场航班运行和运营管理的保障效率、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智能化程度。智能体现在智慧的生产、安全、服务、物流、管理、交通、商业和环保等方面。

我认为智慧机场有八大智慧应用,第一是智慧生产,即对航班流进行智能化保障、程序化控制、可视化监管;第二是智慧安全,通过建立统一的安全信息平台,使安全防范智慧化;第三是智慧服务,对旅客和货主等进行智能感知,使服务对象享受快捷舒适的智能化航旅服务体验;第四是智慧管理,也就是要向工作人员提供基于位置的全程信息伴随电子秘书服务,为管理者提供数据驱动、智能决策的可视化管理驾驶舱;第五是智慧物流,以电子舱单为基础,通过搭建物流一体化平台,实现物流园区货代、货站、海关、边检等相关系统互联互通;第六是智慧交通,通过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将机场、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系统互联,实现地面交通与航班无缝衔接;第七是智慧商业,打造“全面感知、互联、协同”的智慧商业体;第八是智慧环保,采用节能环保的绿色技术,用信息化、物联化的手段采集相应的水电气暖等能源信息,达到节能、减排、降耗的目的。

智慧机场如何落地和实现?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对于智慧机场来说,首先要把基础打好,也就是信息“高速公路”。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才能构建起信息传输网络,把后台的存储、计算、数据管理等用云的方式管理起来。

大数据营销在民航业的应用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刘建南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翻译成英文可以叫做“ABC”,“A”就是AI(人工智能),“B”就是big data(大数据),“C”就是Cloud computing(云计算)。在“ABC”的科技时代,做营销也要会谈“ABC”,要把ABC科技应用在ABC营销中。

在“ABC”营销中,“A”就是指手机的APP,它是连接渠道。如果APP能更加智能,就可以给顾客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B”指的是Big Insight(洞察力)。营销者最关心的是这几个老问题:顾客未来有没有相关需求?什么时候有这个需求?这个时间点在哪里?大数据从应用的角度回答了这3个问题,就是“洞察”。“C”叫做Compaign(行动),我们的目的是要客户行动,即希望客户来买机票。

如何用“ABC”科技去改善“ABC”营销呢?由于航空公司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广告成本越来越高,很多公司都在考虑是否要减少广告。其实,我们可以通过APP去进行营销,这样就能减少广告。此外,我们不但要卖机票给旅客,旅客的其他需求也应该得到满足。例如,如果旅客需要购买珠宝,我们就可以跟珠宝商合作,通过第三方的渠道来支付广告费和佣金。现在绝大部分APP都需要用手指去点击,未来APP很可能会转成语音,甚至慢慢延伸到机器人管理上,在这个过程中要关注客户的忠诚度。

最后做一个总结,对于一位注册了我们APP的旅客,他会查询机票、购买机票,最后到达目的地。在整个流程中,我们在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提供不同的服务,找到不同的营销点,这就是大数据营销。航空业与金融业相比,金融业在这个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列,航空公司要考虑的不仅是把大数据应用在运营方面,也要应用在营销方面。

大数据引领民航新未来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能源交通行业

首席技术官 朱炯

民航“十三五”规划要求持续推动创新,推动创新必须依赖大数据,一是体制要支撑,二是技术要具备。大数据的好处是什么呢?以美国的民航业为例,美国民航的正点率比较高,美国交通部公布了全美航班起飞、到达、延误的数据。有人利用这些数据开发了一个航班延误时间的分析系统,并向公众免费开放。通过可视化的软件,任何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晚点率最低的是哪家航空公司,晚点率最高的是哪家航空公司,一般晚点多少时间;哪条航线晚点率低,哪条航线晚点率高,所有都一目了然。政府只是把基础数据公开,软件由民间开发,结果就是美国民航的晚点率逐步降低,旅客满意度不断提高,而且政府节省了软件开发的费用,达到了三赢的目的。

我对大数据总体规划建议是从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维度来进行创新。在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下,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科学技术,在确保民航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催生新兴产业,提高服务质量。此外,技术创新还需要工程落地,大数据平台运营的核心是数据资源治理。要想做好民航数据治理,第一步要摸清家底,第二步要建立数据目录,第三步要实现民航数据开放共享。

采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最终核心是依托平台营造开放的生态环境。比如,现在大家对电脑的依赖程度没有以前高了,很多功能都转移到了手机上,未来可能离了手机也没有关系。因为数据并不在你的手机上,而是在“云端”。

基于大数据的机场运行态势感知系统

■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成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 张逸

现有的A-CDM(机场协同决策)系统能支撑机场的运行,完成协调决策。它通过打破相关单位间的壁垒,实现管理决策的协同。但是,现有的A-CDM也存在一些痛点,各协同单位之间的业务数据缺乏共享和融合,部门业务流程缺乏有效紧密的配合,A-CDM管理及制度建设也不完善。要想克服这些缺点,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来指导和管理项目。同时,单一机场实施A-CDM最多只能实现局部协同,还必须建立全国架构。

如今,国内和国外的机场都在推广A-CDM,希望通过它来提高机场的运行效率。A-CDM的理想目标是做到信息共享、采用里程碑式的管理方法、灵活的滑行时间、离港航班的排序、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和极端天气下的协同放行。

广义的A-CDM引入了大数据平台,实现对运行态势的感知、分析、预测、响应和协同。例如,在极端天气下,通过传统的A-CDM系统,机场可以知道航站楼里应急处置流程从什么时候开始,但是难以预测什么时候结束。因为回答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机场的数据,还牵涉到公路交通、机场内部的地面技术服务等信息。通过获取各类交通工具班次信息,分析楼内旅客的小时进入流量,结合航路情报等数据能够预估楼内旅客的小时出港流量,同时计算航站楼内旅客峰值,从而预测应急处置流程的时长,提高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的处置能力。

实施广义的A-CDM需要三个阶段:一是平台建设,要引入大数据平台,为数据多维分析提供支持;二是数据整合,要支持多数据源,采集相关系统的数据,进行数据治理;三是应用整合,必须整合业务系统,从而建立基于大数据的运行态势感知系统。

空中畅想,梦起云端——中国联通 可信赖的空中互联网解决方案

■中国联通集团联通航美网络有限公司

副总裁 周宏

目前民航业的新服务已趋向于应用场景化、场景数据化和大数据智慧化,而智慧化的数据终将回归到生活化。生活化将使旅客的吃、住、行、购和娱乐体验更加便捷、高效、经济、舒适,而旅客在空中联网的场景化需求体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机载Wi-Fi业务可以整合线上、线下产品与服务,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可以将产业链延伸到传统机票以外的价值区间,深度挖掘旅客行为习惯,与旅客的互联网生活场景深度关联。

在技术层面,国内的航空公司要想实现天地互连,需要依靠卫星技术。中国联通已经成功转型并建成三套卫星主站系统,涵盖多家国际主流供应商的机载设备。航空公司选择采用卫星的方式来进行客舱互联网接入,已经变得很轻松。在政策层面上,中国民航已经逐渐放开了手机在空中的使用限制,空中上网需求会进一步增加。在这片巨大的蓝海市场里,我们可以提供链路、系统、平台、内容、运营和融资租赁等各种服务,使中国民航的飞机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轻松接入互联网,实现空中畅想,梦起云端。

对于备受关注的资费问题,中国联通一直在通过技术改进,努力为用户提供可接受的卫星通信资费。目前,中国联通为国航、东航和南航等航空公司开发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已经在一百多架飞机上应用了。在不久的将来,在云上聊天将不再是梦想。我们应该利用好互联网带来的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共同书写智慧民航空中互联新篇章。

数据驱动 打造互联网化东航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部

党委副书记 王大明

全数据有6个特征:完整性、及时性、规范性、一致性、准确性、关联性。这里边最值得关注的是关联性。它是指一条业务链上的各个部门和岗位是否可以连接并共享数据,以及数据是否能够准确地触发相应的业务事件。数据要能够在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共享。但仅这样还不够,数据还要触发业务事件,这才叫关联性。

东航作为一个传统企业,不仅要关注内部的数据,更要关注外部的数据,特别是与旅客相关的数据。传统的企业以往更加关注在企业内部运营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在当前的互联网社会形态下,如果企业不能认真倾听客户声音,快速做出反应,那么将快速走向没落。

任何IT系统都是可以被复制的,组织流程也是可以被模仿的,而每个企业的数据却是独一无二的,对数据的获取和运用能力将是未来企业竞争的分水岭。数据已经成为核心资产,而算法将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互联网化东航战略”就是东航实现以数据驱动运营的系统性变革举措。

所谓“数据治理”,即做好顶层设计,抓住源头责任部门,同时确保在整个企业运营过程的数据收集、分析、运用与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紧密融合。东航在数据应用上有很多实践,比如在运行品质的监控上,东航实现了各生产运行领域153个过程检查点的实时监控预警。这些监控的数值一直都是动态的,有利于保证航班的正常。总之,我们已经把互联网作为子战略之一,用数据驱动东航的“三个重塑”——重塑运营模式、重塑客户体验、重塑生态关系。

民航大数据应用交流——中国航信实践之路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数据服务部副总经理 王硕

在“互联网+”的时代大潮下,民航市场出现了一些新变量:航空旅行更加追求便捷、舒适、高效;飞行已成为了一种大众化消费,但每个人都渴望与众不同;机票已成标准流量产品,附加服务成为价值增量;“营销+服务”成为王道。中国航信的大数据体系以民航行业痛点为问题导向,以大数据技术为载体,准确、实时地理解旅客,完善行业治理手段,提高机场运营水平。

中国航信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路径,从2000年到2012年走过了前两个阶段,基本解决了数据存储和成本压力的问题。2014年,平台建设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完成对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监控处理,同时构建了企业级完整的大数据服务框架,包括数据处理、管理和服务,提高了数据的开放性和获得性。

中国航信是全球第三大航空旅游分销系统提供商,数据源自航信的核心业务交易系统——旅客信息服务系统。这个系统向着40多家航空公司提供信息服务,业务范围涵盖航空产品管理、航空产品销售、机场旅客服务等领域,每日产生超过30G的旅客交易数据。近5年间,伴随着航信业务量增长与数字化系统建设的推进,数据量更是呈激增态势,数据规模扩大了600余倍。

“优势反制”是指一个行业曾经的优势基本已经消失殆尽,并反过来成为发展的限制因素。民航业要避免陷入“优势反制”的陷阱中,以数据融合、大数据等手段促进行业整体品质的提高。

中国民航飞行品质监控基站及初步应用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航空安全研究所

总工程师 俞力玲

中国民航飞行品质监控基站的核心定位是局方的监管工具,基本要求是保证数据安全,重要任务是把握安全趋势和规避风险,促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经过初步应用证明,基站能够发挥“互联网+航空安全”的优势,有效分析运行风险,有助于提升民航安全。

目前,基站已经投入运营。2017年1月~9月,基站监控到红色事件543起,主要包括:起飞时刻仰角大、座舱压力警告、空中过载大、高速中断起飞等。现在,基站每天接收2900多架飞机的数据,对全国的1.5万个航班进行监控。这些数据有90%是通过无线方式传来的,传输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飞机到达以后,数据会传到航空公司,航空公司再传给基站。

在运行过程中,有时会碰到一些特殊风险,基站会进行风险分析并发布报告。报告分为五类:一是基站日报,即当日监控出的红色严重事件;二是特殊风险报告;三是重要事件报告,例如火警事件等;四是基站季报,包括运行情况统计分析、监控项目统计分析、典型事件风险分析等;五是专题研究报告。

基站的服务平台向局方和航空公司都开放,局方和航空公司可以通过平台查询相关的安全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是方便航空公司上报基础信息、核查红色事件、提供在线浏览和分析,平台促进了航空安全信息的应用和共享。在未来,通过数据融合,基站在民航的安全领域以外还能有更多的应用。(文字整理:徐仲超)

分享:

成为第一个回答人

高级模式 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Copyright © 2001-2024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5  沪ICP备20210081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