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湖州8月1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今天,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副主任、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科技委员会主任李家彪院士,在浙江省湖州市2024绿色低碳创新大会上作主旨报告时,介绍了深海资源开发绿色之路和生物多样性。他说,在一些深海区螺、虾、海葵等发展很好。据李家彪院士介绍,1977年美国“阿尔文号”载人深潜器在东太平洋发现了大型的热液区。这些深海热液区第一次让世人知道,以前被认为是生命“禁区”区域,依然充满生物多样性。“中国在30年以后有了深潜器,并对印度洋和大西洋进行调查,得到了相应的证实。”李家彪院士说,在印度洋中国科考人员看到热液硫化物区域,分布很多像火山热液喷发的喷口。这些喷口喷出大量的浓烟,跟海水结合之后沉淀下来形成硫化物丘。距离喷口100米左右的温水区域里,虾、蟹活跃地生长,海葵颜色和体态都非常好。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海山区域附生物。李家彪院士打比方说,一座巨型的海山,差不多有浙江省的面积那么大。它的顶部和周边都长了一层结壳,钴、镍存在海山最高的区域。同时,由于海山深部的热流和底层流带来的高营养物质,因此在海山的顶部区域有非常多的附生物。大型的渔场几乎都在海山顶上。2014年中国科考人员在西太平洋采薇海山群调查,发现大量冷水珊瑚的珊瑚群,尤其是在海山的中下部区域有大量的发现。
此外,就是深海平原。这个区域目前已知生物量非常少,但是同样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特征。 海洋占全球71%的面积,其中深海占了绝大部分。现在,全球保护环境、暂停深海采矿的呼声越来越高,海洋开发需要事先弄清楚深海生态系统,这边生态系统的破坏会不会直接影响隔壁的生态系统。李家彪院士建议,整个海洋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调查,需要全球合作共同完成。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